喜迎二十大 海西法院这十年
回望海西法院发展这十年,在自然条件艰苦的环境下,案多人少的巨大压力下,疫情防控的复杂形势下,展现了欣欣向荣发展新画卷。这十年,司法公开、候鸟式法庭、海西办案速度、“5+7+N”、50项指标擂台赛一系列发展与进步都在海西法院史上熠熠生辉。
——十年,一组精彩的“审执数据”鼓舞人心。
2012年,海西两级法院受理案件5310件,办结4846件;2021年,海西法院受理案件20654件,审执结18667件,全州法官人均收案192.8件、结案174.3件。都兰法院法官人均收案357.6件,结案316.9件;格尔木法院法官人均收案305.6件,结案271.9件;德令哈法院法官人均收案256.4件,结案233.7件。数量激增的背后折射出了司法保护的庞大需求。
——十年,一张漂亮的“民生答卷”催人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并且明确要求“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海西法院结合海西地域辽阔、人口分布稀疏、多民族聚集等特点,围绕茶卡人民法庭旅游特色,香日德、宗加人民法庭枸杞采摘特色,怀头他拉人民法庭红色农垦传承特色,茫崖、冷湖人民法庭工矿特色,综合打造海西版本“候鸟式法庭”,打破距离限制,激活审判体系“神经末梢”,延伸司法触角“最后一公里”。
海西中院联合海西州工商联成立民营企业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室,与海西州银保监分局成立海西州首家专门化解金融纠纷“法院+银保”调解中心,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司法力量;都兰法院“傍晚法庭”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格尔木法院打造“季海青”“赵琰”调解室自觉把工作置于社会区域治理大局中;德令哈法院与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共同创新开启“司法执拍贷”实现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买受人、银行及法院的“五家共赢”。
——十年,一张多彩的“科技图谱”引人入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海西法院不断构建“移动微法院+诉讼服务大厅”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工作格局,全面推行“非接触式”诉讼服务,实现立案“不打烊”、审判“走云端”、执行“网上见”,“异地纠纷网上审”“服务群众不打烊”的新型工作模式,让打官司“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实现了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端对端”的变革,逐渐成为智慧司法的闪亮招牌,也让人民群众真切体验到“触手可及”的公平正义。
——十年,一套空前的“创新举措”提质增效。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积极稳妥推进以审判权为核心、以审判管理权和审判监督权为保障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蹄疾而步稳,明确制定员额法官办案比例及绩效标准,全员纳入绩效考核,激励全州法官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明确海西法院必须在全省法院第一梯队目标,高站位谋划,定期开展审判运行态势分析,增设院庭长静默式监管指标,实时掌握审判业绩,清晰表明“开春定产、秋后算账”“前紧后不松”“事无巨细,凡事争先”“良性互动”等工作理念,严格落实“月分析、季通报、半年总结、年底决算”等相关制度,科学合理设定办案指标,切实解决工作审判质量指标排名不理想问题,并在审判工作中大胆尝试庭审程序精细化、卷宗无纸化、庭审记录改革,立足自身实际,对建立审判质效体系进行了大胆地探索,科学设定持续探索形成独具海西特色的“5+7+N”审判质效体系,缓解“案多人少”矛盾,统筹调配司法资源,以期达到两级法院“齐头并进、百舸争流”的目标。
——十年,一支奋进的“铁军队伍”砥砺前行。
始终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抓党建带队建,牢固树立辖区法院党建“一盘棋”思想,全系统发力,全链条推进,紧紧抓住班子建设这个核心,全面落实从严治院、从严治警要求。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科学配置人力资源,解决海西法院法律人才面临的短缺情形,人才梯队建设面临的缺口问题。同时,坚持刀刃向内,清除沉疴积弊,全体干警接受革命性锻造,对教育整顿工作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查处了一批害群之马,解决了一批顽瘴痼疾,完善了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
数十年的风雨求索铸造了“海西法院人”心目中的法魂,海西法院全体干警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努力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和稳定的经济秩序。回眸十年历程,“海西法院这十年”厚积薄发、欣欣向荣,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将法治信仰融入案件的公正审理中。
生逢盛世,重任在肩,海西法院人将继续把“奋斗”二字写在同心筑梦的顽强拼搏里,让公平正义之花永久绽放在瀚海戈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