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蓝之力 筑法治之路
望着窗外,午后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微风摇曳着柳枝,燥热的空气中弥漫着花香,高原上的这座小城仍如初见一般,安静祥和,一时思绪万千,一路走来磕磕绊绊,见过人间的世态炎凉,见过如沐春风的温馨画面,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不变的是法院人的初心。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已在法院系统工作七年。七年的时间让我成长、让我成熟,让我实现法律人的梦想。犹记得初到法院时的情景,2015年6月8日清晨,我第一次踏进这座高原小城,高原小城还未迎来酷热的夏日,凉爽的风徐徐吹来,让人感觉是那么的惬意,望着“人民法院”这几个流光大字,内心感到激动、紧张、兴奋,这一刻下定决心要将七年苦学的本领付诸于法律实践,守住人民群众的最后一道保障线,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法院人。
不经意间,抬头望了望人民群众走进法院的第一道门——立案大厅,从此就与立案结下了不解之缘。七年的法院工作在这里起航,从一名普通书记员做起。走出象牙塔,很庆幸在自己工作的第一站遇到了一群可亲可爱的领导、同事。工作中,他们耐心细致地给予指导与帮助;生活中,给予关心关爱,让在外游子感受到了法院大家庭的温暖。考虑到语言、生活习俗的不同,领导并未安排我直接接待当事人,更多的是行政事务,每天重复着立案信息的录入、电子卷宗的随案同步生成以及写不完的汇报材料,渐渐的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了信心,失望、迷茫、焦虑一时充斥着内心。但法律人的公平正义感再次唤醒我,我不能就此坐以待毙,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本领,才能早日实现自己的法官梦。从此,我注意观察着身边的领导、同事是如何接待当事人,如何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有时不禁对老一辈司法人的工作作风发出由衷的赞叹。利用空余时间,我还专注于研究诉讼法、诉讼费交纳办法等与业务相关的各类法律书籍。通过耳濡目染及自身的努力,不断适应了立案工作。随着立案登记制的实施,立案大厅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健全,五年的时光见证了立案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发展,从“两个一站式”到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诉讼服务现代化建设,无不体现着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关怀。
后由于岗位调整,我来到了行政审判一线,辅助法官办理行政案件。庞大的行政法律法规、复杂的行政法律关系,让我望而却步。不服输、不认输的倔强再次战胜了困难,复杂的案情中必然隐藏着某种特定的法律关系,为啃下这块硬骨头,我每天拿出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进行补课,再次全面系统地学习法律法规,注重收集各类裁判观点,俯下身子、专心研究,不知不觉间,几十部行政法律法规刻记于心间。打铁还需自身硬,丰富的知识储备,在辅助办理案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年末,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我成为了一名人民法官,这是送给自己最好的新年礼物。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国旗下庄严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铮铮誓言,牢记心中。虽然书记员、法官助理的工作为我成为一名法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我清醒地认识到,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未来的路还很长。2022年2月18日,怀着忐忑又兴奋的心情,我独自走向那庄严肃穆的审判席,身着法袍、手握法槌,开庭审理承办的第一件案件,怀着对法律的敬畏,井然有序地开展各个庭审环节,真正做到了保障各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新时代的法院人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正如《荀子·修身》中所言:“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们只有练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过硬本领,才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努力在社会主义法治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荣光。(平安区人民法院 邱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