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场庭审述说法院的沧桑巨变。
2018年6月18日,新落成的贵德县人民法院大楼高高耸立在黄河岸边的下罗家,喜迁新居的办公楼被太阳与绿植相映,这倾洒的阳光与盈盈的绿意使办公环境富有生机,为新的办公室融入了生命的律动。此时,审判大楼数字法庭内,现代化的各种庭审设施一应俱全,在国徽的映衬下,一切显得庄重威严。这是在新楼庭审的第一天,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法官助理、书记员、双方当事人正襟危坐,伴随着法槌敲响的声音,一件民事案件庭审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审判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双方当事人告知参与诉讼的权利和义务,并告知当事人本次开庭在互联网上进行同步直播,案件审理全部过程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这个看似法院日常工作中最为平常的画面,就贵德法院来讲,昭示着庭审工作已经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彰显着法院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时实现了新的跨越,当然其中也蕴含着神圣的法治威严,庭审工作不同寻常的意义。在贵德法院的“新家”里,有能够满足不同开庭需求的现代化的数字法庭、各类诉讼服务终端及各类高科技信息化设备。贵德法院的办公条件从之前的简陋拥挤到今天的宽敞规范,从以前的封闭庭审到今天的网络公开,这些与时俱进、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新时代法治建设和人民法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信 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牢坚持党的领导,深入推进司法改革,推动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这条主线,努力打造过硬队伍,着力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依法正确履行审判职责,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树立良好司法形象,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不断促进法治中国建设。”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形势必须新作为。站在新的起点上,建设一支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院队伍是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的题中之义,也是加快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之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德法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牢记初心使命,践行法治担当,从一点一滴做起,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把政治引领作为法院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全院上下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坚持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初心,积极维护公平正义,努力践行司法为民,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进一步牢记历史嘱托,不辱时代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
号 角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为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人民法院作为审判机关,积极投身依法治国的时代洪流,肩负起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者、实践者的重任。
2015年5月1日起,法院立案由立案审查制改变为立案登记制,一场坚决而彻底的改革在全国法院强力铺开。立案登记制改革以来,贵德法院闻令而动,对当事人的起诉不再实行实质性的审查,仅是对起诉要件进行一般性的核对,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诉权,彻底扭转了人民群众自古以来“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谬误,实现了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的庄严承诺。乡镇法庭的派驻和巡回法庭的开展,有效提升了各族各界群众对司法便民的获得感,为法治中国建设标注了新高度。
号角吹响,唯有奋力前行。
足 迹
2021年2月,一场政法队伍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激浊扬清,大道之行;新风一开,万木春来。一项项铁纪严规先后出台,一条条“高压线”相继架起,一项项暖心实事温暖民心。在肌体不断净化中,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院队伍正大踏步走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争取一流业绩。必须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贵德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宗旨,立足本职、积极作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切、最期盼的问题,把初心融入血脉,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立足新征程,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法官助理,必须始终坚定政治信仰,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胸襟和担当,践行“人民至上”的服务宗旨,洁身自好,踏实肯干,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贵德县人民法院 孔顺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