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张泽军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 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 以主题教育实际成效提升办案质效
作者:省高级法院  发布时间:2023-06-13 08:35:58 打印 字号: | |

5月18日至6月9日,省高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泽军利用八个半天的时间,对院机关各业务部门逐一开展主题教育专题走访调研,通过座谈听取各业务庭工作情况汇报,分析案件“六升四降”指标态势和长期未结案件的原因,找问题、想办法、定措施,对做好审判执行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一要深化主题教育,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理解把握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将之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提升理论素养,增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观念和意识,培养兼顾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眼光和能力,把党的创新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具体办案有机结合起来,解决法官就案办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问题。从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实践的维度,深刻理解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含义。对于法官而言,在法定期限内办好每一个案子,维护好当事人合法权益,及时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通过依法履职维护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和司法公信力,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就是做到了“两个维护”。 

二要坚持提质增效,争取干出实绩。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民事、刑事、行政、执行等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坚持学用结合,加大调查研究,沉下去发现问题,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对于长期未结案件、长期信访案件等“骨头案”,要逐案分析,找准审判执行中审理程序、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的症结,找准漏洞加以整改,推动审判执行工作再上台阶。坚持强基固本。要一体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法律知识学习、群众工作能力培养,以学增智、以学促干,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要注重知识、经验和品德的积累,不断完善依法能动履职必备的知识体系,学会用群众看得懂的语言把法理写清楚,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把道理讲清楚,用群众能接受的方式把情理捋清楚,切实发挥好定分止争、化解矛盾、服务发展的职能作用。坚持换位思考。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方法论运用到具体案件办理中的方方面面,立案时如何方便当事人诉讼,审判时如何保护当事人权益,执行时如何尽快实现当事人胜诉权。要正确处理“1”和“100”的关系,一件案子对于法官而言只是办理的无数案件中的“1”,但是当事人一生中可能只会经历这一个案件,这个案件对他而言就是“100”。要切实体验当事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当事人考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根本、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通过案件回访等机制形式,及时关注当事人诉求,找准案件的法结、当事人的心结,真正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三要保持廉洁自律,锻造过硬作风。深刻汲取我省6名领导干部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惨痛教训。深刻认识背后存在的政治问题和严重危害,以案为鉴,以案明纪,以案促改,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干净人。加强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的填报。深刻认识“三个规定”的填报既是政治纪律,也是对法官的保护,切实增强如实填报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实现自觉填、主动报。着力提升法院干警职业道德水平。坚持内在道德品质提升与外在规则制约相结合,在审判活动中抛弃私欲,克服情绪,保持中立。要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树立“一标一点关乎当事人的权益,一字一句关乎法院的形象,必须慎之又慎”的工作态度,养成“办案办成精品铁案”的匠心。要不断涵养法官的道德情怀。把坚持人民至上贯穿法院工作始终,坚决摒弃结案了事、漠视群众诉求的行为,从思想上实现由“要我做”向“我要做”并且“做得更好”转变。加强党性修养。通过主题教育,进一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时刻牢记信仰和忠诚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做到常修常炼、常悟常进,防止出现职务提升,党龄、工龄增长而党性下降的“剪刀差”现象发生,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共产党人的本色。



 

来源:青海法院网
责任编辑:郭顺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