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9名在海东河湟新区某项目工程务工的农民工起诉某建设公司,要求该公司清偿拖欠近三年的200余万元工资。该案受理后,平安法院党组高度重视,并由院长和主管副院长亲自承办该批农民工讨薪案件。
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建议这批农民工选择一位法律素质较高的案件当事人申请对某建设公司进行财产保全,法院借此通过法定程序了解该公司的资金状况。7月14日,执行指挥中心开启了对该公司名下资金账户的网上查询程序。通过对126家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查询,发现该集团公司尾号为097的账户有可供执行资金,但查询结果显示该账户为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不能对其进行冻结、扣划……执行干警一时陷入了困境。
“该公司尾号为107的账户上有资金!”
在执行干警不懈努力下,一条令人振奋的查询信息赫然在目。同时,执行法官也发现,这笔资金已被省外16家法院进行了多次数额不等的冻结,但目前尚余524万可用余额。
“这笔资金可能很快被划扣或转移,必须尽快采取保全措施。”面对当事人期盼的辛苦钱可能要“泡汤”的情况,平安法院党组决定特事特办,突破常态下一般应当由原告申请担保并提供担保抵押物,缴纳担保费用后才可启动担保的法定程序,启用对弱势群体司法救助等相关条款,由该院院长签字同意,依法保全并且缓交保全费用。得到院长支持后,执行局全体干警齐上阵,放弃双休日,夜以继日完成了69份保全裁定法律文书,并按法定程序进行送达。
翌日上午9时,69名申请人申请执行的2152626.050元财产,全部完成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