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源治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举措。祁连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抓牢抓实“质效双优”竞赛活动和“程序空转”专项治理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庭职能作用,变“开门受理”为“带案下访”,变“被动答疑”为“主动释法”,积极作为,能动司法,用实际行动真正做到“抓前端、治未病”,奋力奏响平安建设“和谐曲”。
“谢谢你们,这么远的来调解,我们没理由不和解”,这是默勒镇人民法庭法官在默勒镇海浪村对一起牧业承包合同纠纷调解成功时双方当事人的真实心声。在这起案件调解当日凌晨5点,办案法官还在再次翻阅案卷资料,反复核实争议焦点,补充整理与该案有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妥善调解做充分准备。在前往双方当事人居住地的路上,办案法官一直用电话和微信与其保持沟通并在线上积极协调,尽最大努力争取调解希望。到达现场后,办案法官围绕争议焦点不断疏导双方情绪,积极进行释法析理,有效化解争议难点,双方很快顺利达成调解并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确认。
“瓜真切,这样解释我就听懂了”,这是默勒镇人民法庭法官在成功调解一起装饰装修合同纠纷后当事人表达的谢意。在该案调解过程中,针对当事人汉语水平不高、法律知识欠缺的客观情况,办案法官将法律知识借助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结合汉语、藏语和生活常识向当事人讲明案件的法律关系、权利义务和争议解决办法,每当涉及争议焦点和调解工作的关键环节时,总是从法律角度、生活习惯角度、认知理解角度等多方面不断统一认识、沟通互动,一再打比方、做工作,并再三确认当事人是否能听清楚、听明白,在经过多番沟通调解后,双方当事人对法官竖起大拇指,连声说道“瓜真切、瓜真切”“听懂了、听懂了”,纠纷得到有效解决,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并签字确认。
这两起案件是祁连法院默勒镇人民法庭开展诉源治理工作并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缩影,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法官为民司法、公正司法的日常写照。
近年来,祁连县人民法院立足牧区工作实际,主动延伸人民法庭司法服务触角,积极推动“无诉讼”村(社区)创建,探索打造“法庭+巡回审判点”联动解纷模式,在全县东西两线设立“巡回审判点”,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联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让基层群众切身感受到公正司法的力度、速度和温度。今年以来,全院共调撤各类矛盾纠纷380件,调撤率60.41%。默勒法庭的收案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5%,同时,针对辖区诉争焦点,使婚姻纠纷、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调处成功率保持在60%以上,为切实做好诉源治理工作,更好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服务祁连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下一步,祁连县人民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发挥基层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进法院工作现代化的能动作用,强化各项机制措施落实落细,推动形成少讼化访、息事无讼的社会环境,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祁连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