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聋哑人案件对承办法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语言交流是最大的障碍,8月18日,湟中法院田家寨人民法庭利用午间,通过“纸笔+手势”的交流方式,高效妥善调处一起聋哑人离婚纠纷案件,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一致认可。
![1692926251281251.jpg](https://img.chinacourt.org/ptr/original/980/4564980.jpg?imgid=4564980)
案情简介
张某(男)与东某(女)均系聋哑人,双方经人介绍相识后于2019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女。由于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未建立起良好的夫妻感情,二人经常因家庭琐事发生矛盾,无法继续共同生活。遂张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离婚。
调解准备
如何全面了解当事人的具体意见,保障诉权,成了摆在法官面前的一道难题。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冯延芳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双方的家人、亲属、邻居等取得联系,详细了解了两人的感情状态、家庭情况、收入来源等基本信息,秉着化解矛盾,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冯法官邀请双方父母参与,积极组织庭前调解。
调解过程
调解过程中,东某用纸笔向冯法官描述自己的诉求,张某则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由其母亲帮助确认和翻译。最终在各方的共同配合下,经过两个小时的耐心“沟通”,双方达成自愿离婚,并对子女抚养与探视等问题确认一致的协议,至此,本案得到了妥善化解。
法官说
承办法官冯延芳说:“残疾人群体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法律的保护。本案案情并不复杂,但如何有效地主持沟通,保障双方的权益却是一大考验,希望双方今后可以放下芥蒂,更加努力地生活。”维护好残疾人群体的合法权益,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下一步,湟中法院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在依法办理案件前提下,给予特殊群体更多的人文关怀和诉讼引导,切实保障他们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