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终是农民工讨薪纠纷的频发期,为有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西宁市城北区人民法院廿里铺法庭灵活运用多元调解模式,由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作为实训基地特邀调解员全程参与进行诉前化解,学生们第一时间询问当事人,详细了解纠纷情况,通过耐心细致地释法明理,成功化解18件农民工讨薪纠纷,18位农民工纷纷表示“真的十分感谢这些调解员耐心的解答,有了这份调解协议来保障我们农民工工资执行,我们心里踏实了!”
为进一步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纵深推进诉源治理工作,西宁市城北区法院与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相互赋能、双向奔赴,创新院校合作模式,以“院校联动”为土壤,以共育法治人才诉源治理常青树为合作理念,于2023年12月1日,签署了“法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实训基地共建协议”,在廿里铺法庭建立“青海师范大学法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以“院校联动-诉前调解实务研习活动”为实践研学内容,依托法院现有的设施条件作为双方合作开展法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及实务研讨的主要场所。开展实训合作期间,法院聘请师范大学教师作为特邀调解员进驻法院调解工作平台,围绕法院诉源治理、诉前调解等内容开展工作,师范大学组织一定数量的法学专业学生、教研人员到基地见习、实习,并常态化参与诉前调解、疑难案例分析等实务工作。
“院校联动--法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实训”旨在拓宽审判组织和学术机构合作领域、创新院校合作模式,鼓励更多的法治专业人才在高等学习过程中投入到司法实践中来,以践促学,在青年学子中弘扬法治正能量,在高校人才输出阵地中不断增强对青年学子的法治思想引领。研学实践中,每一位法学研究生既是“特邀人民调解员”,亦是“特邀法官助理”,每一名同学诉前调解全程参与,审判实务全程跟踪,在调解实践中武装头脑,在当事人协调中检验专业素质,用理论知识指导调解实务,用司法实践具象学术研究,不断提升实务本领,增强自身专业竞争力,明晰未来职业规划,为将来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自2023年12月1日院校合作以来,师范大学委派三期共26名法学本科生与法学研究生在廿里铺法庭实训基地参与法院诉源治理研学活动,已成功调解案件238件。师大学子在法院诉前调解实务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切实补足了人民调解员长久以来专业性薄弱,调解能动性较低的短板。在基地实训的短暂时光中,师大学子们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青年活力,为城北法院诉源治理进一步走深走实带来“新鲜血液”与专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