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安巴拉山垭口,依然银装素裹,白雪皑皑,这里是青海省与四川省交接的地标,海拔4700米。上午11时许,一辆“车载”法庭飞驰而过,在进入四川省石渠县后停了下来。车内一名法官对着后座的书记员说:“按照之前的约定,应该就是这里了,咱们开始干活吧”,随即,车内人员下车后投入到了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中。
原来,原告洛某、尼某系四川省石渠县色须镇的牧民,在2023年6月的一天,两人受被告松某的邀请,赴称多县做虫草生意,因为三人之前就相识,很快便达成了标的7万余元的虫草买卖合同。但被告松某在拿到洛某、尼某的虫草后并没有如约履行支付义务,洛某、尼某曾多次到称多县歇武镇找寻被告索要欠款,但被告均以种种理由搪塞推脱,到后期甚至玩起了“消失”,三人便因此结下了“梁子”,经常在微信中互相谩骂、诋毁。
虫草买卖纠纷是高原农牧民群众身边比较突出的矛盾隐患,称多法院歇武派出法庭在快速审查案情后,启动绿色通道,受案当天第一时间找寻被告松某的下落,同时跟两位四川籍原告视频沟通。在找到被告松某后,考虑到涉案原告之一的尼某系70岁老者,腿脚不便,歇武法庭当即决定将“法庭”搬到安巴拉山垭口,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在承办法官的巧妙调解下,法理与情理得以完美交融,三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了诉前调解协议。在这场和解中,他们不仅解决了虫草交易的纷争,还就之前的互相谩骂一事真诚道歉,握手言和。尽管安巴拉山垭口的风依然凛冽刺骨,但原告洛某、尼某的脸上却洋溢着难以掩饰的笑容。在离别之际,他们向“马背”法庭团队献上了象征纯洁与敬意的洁白哈达,以此表达他们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这一幕不仅彰显了法治精神在高原雪域的深远影响,也体现了司法为民、服务群众的初心和使命。
跨省化解矛盾纠纷,迈出去的是脚步,收获来的是民心。称多法院歇武派出法庭始终坚持解决好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烦心事”,做好农牧民群众身边的“解忧人”,以此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今后,将不遗余力用最短的时间、最优的办法,深化推进基层法庭的诉源治理和乡镇平安建设工作,更好服务打通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