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以牛为媒,债消情在! 河南法院巧破债务僵局,当事人握手言和
作者:黄南中院  发布时间:2024-05-27 09:00:43 打印 字号: | |


5月20日,河南县人民法院门前上演了一场以物抵债的生动案例。当申请人多某驾驶着满载着牛的卡车缓缓驶离时,他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和感激之情。这场历时数月的债务纠纷,最终在王法官的巧妙调解下,以双方握手言和的方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回溯至2023年11月,尖某因资金周转问题,向多某借款人民币 20万元,并约定了相应的利息。然而,借款到期后,尖某却迟迟未能还款,多某多次催讨无果,最终将尖某告上了法庭。法院依法判决尖某需偿还全部借款及利息,但判决生效后,尖某仅履行了部分义务,剩余款项一直未能到位。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王法官深入了解案情,发现直接查封、评估、拍卖尖某的财产不仅耗时较长,而且效果未必理想。于是,她决定尝试以物抵债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纠纷。经过多次沟通和释法明理,尖某终于同意将家中的28头牛作为抵债物品,以偿还剩余的10万余元债务。

高原的五月依旧寒气逼人,面对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执行干警们冒雪前行,陪同多某前往尖某家中进行交接。因牦牛都在放养,所以需要到牧场去辨认、清点后方能交付。道路湿滑,行车困难,但执行干警们没有退缩,而是一步步坚定地向前迈进,直至当晚10点,化身“牛倌们”的执行干警在双方当事人的见证下,终于将28头牦牛圆满交付,这场持续了数月的债务纠纷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王法官表示:“在执行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牧区的实际情况,因案施策,精准发力。通过以物抵债的方式,不仅能够迅速兑现申请执行人的权益,还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执行有力度、司法有温度的理念,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提升了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来源:青海法院网
责任编辑:李生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