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媒眼”看法院| 诉前调解暖人心 高效止纷解民忧
  发布时间:2024-07-25 08:39:09 打印 字号: | |


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是我省的东大门,素有“青海门户”之称。在这里,河湟历史文化与优美的自然景观完美融合。

7月8日,“平安建设看青海”海东行采访组来到民和县人民法院,了解他们在这片热土上立足主责主业,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故事。

整合资源 搭建平台

“法官你可得帮帮我,他欠了我的钱,都快两年了还没还给我。”

“我现在手头真的没钱,我不是故意欠钱不还的。”

记者刚走进民和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中心就看到这样一幕,一名欠债未还的男子低头小声嘀咕着……

“二位请坐,有话好好说,先把你们要提交的书面材料给我看一下。”民和县人民法院专职调解员叶峰霄说。

叶峰霄是原民和县峡门镇直沟村村委会主任。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在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时,安抚情绪才是最重要的。

“做调解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调解效果。”叶峰霄说。没过多久,在叶峰霄的调解下,刚才还言辞激烈的债权人可以心平气和地和债务人商量解决办法了。

民事案件在人民法院诉讼案件中占比最大,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妥善化解民事纠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人民法院工作中的重要一环。2021年6月,民和县人民法院挂牌成立了诉前调解中心,架起了人民调解与诉讼工作有效衔接的桥梁。截至今年上半年,民和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中心线上、线下共受理590件矛盾纠纷案件,结案346件,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

全力调解 追回欠薪

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地震发生后,民和县震感强烈,多处区域受灾严重。

“石法官,这次地震让我家损失惨重,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但我们几个人的工资老板一直没有发给我们,你帮帮我们吧。”今年1月16日,李某等14人来到民和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中心寻求帮助。考虑到李某等人系灾区灾民,生活正处于困难时期的情况,民和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中心法官石玉宏和其他调解员们决定优先受理这起案件。

“你们先别着急,你们的诉求我都清楚了,我一定会尽全力帮助你们。”石玉宏说。

经查,2021年4月李某等14人受雇到范某承包的工地务工,工程结束后经结算范某尚欠李某等14人劳务工资53480元。2022年2月22日范某向李某等14人出具了一份欠条,约定按期偿还劳务工资,但期限届满后李某等14人多次索要,范某仍旧没有支付工资。

“李某等14人是地震灾区的受灾人员,灾民更需要得到关心帮助,你怎么能拖欠他们的工资?”范某被叫到诉前调解中心后,石玉宏对他说。

经过调解法官和其他调解员的释法明理,范某羞愧地低下了头:“我知道错了,我一定尽快把拖欠他们的工资发放到位。”

今年1月22日,范某将53480元款项交至民和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中心,李某等14人领取欠薪后激动地说:“谢谢你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诉前调解中心好样的!”

以案释法 巧解民忧

“阿姨你好,这份宣传材料的调解案例很有教育意义,您有时间多看看。”

从源头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普及法律知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近日,民和县人民法院的法官们依次前往民和县李二堡镇前庞村、新民乡毛拉山村开展送法进乡村普法宣传活动,通过现场宣讲、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群众普及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反邪教等相关法律知识,同时结合法院办理的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案释法,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和维权能力。

“近年来,民和县人民法院在日常普法宣传的同时,把调解案件本身作为普法宣传的载体,将法治宣传教育贯穿矛盾纠纷调解全过程。承办案件的主审法官会结合具体纠纷案件内容,有针对性地向群众宣传相关法律知识,这种宣传方式更容易让群众接受,宣传效果显著。”民和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王承福告诉记者。




 
来源:青海法治报
责任编辑:李生蕊

友情链接